网站导航
教学动态
660303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发布时间:2022-08-09
浏览量:608

 

 

 

新乡县职业教育中心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适用生源:        初中毕业           

            制:        3年               

        编制部门:        电气工程部           

        编制时间:        2019 8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660303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流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与人才规格

(一)就业面向岗位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职业岗位群

岗位群

职业岗位

岗位描述

支撑课程

工业机器人操作及维护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员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与检修

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PLC原理及应用

机器人运行维护与管理

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等

工业机器人调试及售后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

具备工作站设计、编程与安装调试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控制系统、PLC原理及应用

(二) 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

引导学生CAD职业资格证、PLC程序员、维修电工中级工证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等相关证书中选择考取。

(三)职业岗位能力素养分析及支撑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岗位能力素养分析及支撑课程

岗位能力素养

能力描述

知识结构

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责任心、事业心、爱心、法制观念、纪律修养和团队精神。

德育、体育、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入学教育、军训

文化素质

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一般写作、应用文体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基础能力素养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

具有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严格按照行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规程。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机界面组态与应用、PLC原理及其应用

PLC编程及操作

能够完成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输入、输出、修改及与MCGS组态连接测试;能够完成上位监控主机与现场控制器的通信设置。

工业机器人编程

能进行系统集成的综合调试;能够进行任意直线运动程序编制;任意曲线运动程序编制,与PLC通信编程。

专业能力素养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能识读电路板电路原理图;会使用常见 的电工仪器仪表;能说明电气线路检修的基本方法。

电气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传感器应用技术、机器人专业英语、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液压与气动

工业机器人故障排除

会排除线路一般故障;会填写测试报告与检修单;掌握电工、电子、液压、气动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历史、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36

3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6

4

职业道德与法制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6

5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14

6

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88

7

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88

8

英语

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4

9

历史

历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72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114

11

物理

掌握物理中运动,力,功和能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验基本的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14

11

入学教育

着重对学生进行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教育,专业教育和校风、学风、校纪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知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发奋学习的观念。

 

20

12

军训

新生入学后应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队列操练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学校半军事化管理打好基础。学生参加校园环境卫生、绿化、实验室建设、建校等方面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

 

60

 

2. 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参考学时

1

机械制图与CAD

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绘图软件、减速器、常见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高度尺、塞规、螺纹规等)和常用拆装工具(一字和十字改锥、 内、外六方扳手、胶皮和金属榔头等)等操作技能,掌握轴类零件、壳类零件、盘类零件、标准件的测绘和箱体的测绘等内容,掌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CAD软件的应用。同时,在课程中穿插以实际电气线路为载体,学习电气图样识读与绘制方法。

 

160

2

电工电子技术

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分立元件原理与基本电路、线性集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力电子交流技术基础。

 

144

3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以实践操作法与项目教学法为主,以实际电机控制设备为载体,从基础到专项序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电机设备控制基本知识。通过现场制作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同时具有直流电动机及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控制与检修能力。

 

108

4

传感器与应用技术

该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理论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144

5

PLC

本课程是电工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plc操作、编程能力和利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完成相应的控制任务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认识plc、fx系列plc的操作、plc的应用基础、顺序功能图、数据处理类应用指令、程序控制类指令.

 

144

6

液压与气动技术

该课程教学以实践操作法和项目教学法为主,主要通过基础液压实验台、液压泵站、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基础气动实验台、空压机站、气动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的操作训练,让同学们了解用于拆装的工业液压元件、气动元件,计算机、万用表,常用的机械拆装工具等。通过进行液压/气动典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等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常用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使用与维护液压传动系统的技能。

 

144

 

3.工业机器人操作运行及维修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参考学时

1

工业机器人基础

包括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业机器人的基础应用、工业机器人的管理与维护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在任务的选择上,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的组织上,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理论和操作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

 

144

2

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工业机器人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72

3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

使用电脑软件对机器人进行离线编程,控制大部分主流机器人,对程序进行轨迹仿真和碰撞检测,进行生产线不停止编程。

 

72

4.技能实训课课程

技能实训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1

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操作实训

72

2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

72

3

典型工作站应用实训

144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参考学时

1

顶岗实习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与生产相结合,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认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从第三学年开始安排一学年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到与专业相对应的企业顶岗实习,结合工作内容撰写论文、工作总结或提交工作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360

2

考证辅导

根据考证要求对学生考证理论和操作强化培训,内容有RoboDK离线编程搬运工件:避免撞击,开启撞击检测。工业机器人逻辑指令编写程序:运行轨迹合理无安全隐患,合理运用逻辑指令完成工作任务。RoboDK离线编程工作站课题:工件搬运工作站任务避免撞击,运行轨迹合理切安全。

 

240

5.顶岗实习及其他

 

 

 

 

 

 

 

 

 

 

 

 

 

 

 

 

 

 

 

 

 

 

 

 

 

 

 

 

 

 

 

 

七.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学时分配表

项目

学时数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8

18周

18周

18周

20周

20周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368

26

26

12

12



专业核心课程

 

864

9

9

15

15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288

4

4

4

4



校内技能实训

288



8

8



综合训练与企业实践

1600





40

40

总计

4408

702

702

702

702

800

800

 

 

八.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教学周数及课内周学时

总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20周

20周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6


2





3

哲学

与人

36



2




4

职业道德与法制

36




2



5

语文

288

4

4

4

4



6

数学

288

4

4

4

4



7

英语

144

4

4





8

物理

144

4

4





9

历史

72

2

2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144

4

4





11

体育

144

2

2

2

2



小计

1368

26

26

12

12



专业核心课程

1

机械制图与CAD

180

5

5





2

电工电子技术

144

4

4





3

电机与拖动

108



3

3



4

传感器应用技术

144



4

4



5

PLC

144



4

4



6

液压与气动

144



4

4



小计

864

9

9

15

15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1

工业机器人基础

144

4

4





2

工业机器人技术

72



4




3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

72




4



小计

288

4

4

4

4



校内技能实训

1

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操作实训

72



4




2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

72




4



3

典型工作站应用实训

144



4

4



小计

288



8

8



综合训练与企业实践

1

证书考试辅导

 

240





40(6周)


2

顶岗实习

1360





40(14周)

40

3

小计

1600





40

40

总计

4408

39

39

39

39

40

40

1.第 1 学期新生军事技能训练 2 周(提前入学 2 周),考试 1 周,机动 1 周, 实际教学周为 18 周;

2.第 2-4 学期考试 1 周,机动 1 周,实际教学周为 18 周;

3.第 5 学期校内专业顶岗实习 14 周,考证辅导 6 周;

4.第 6 学期校外顶岗实习安排 20 周,周课时 40 节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及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的形成。教学评价注重诊断和指导,重视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教学问答、活动参与、作业完成、平时测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学期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