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职业教育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专业名称: 中餐烹饪
适用生源: 初中生或同等学历
学 制: 三 年
编制部门: 生物工程事业部
编制时间: 2019 年9月
目 录
一、专业名称 …………………………………………………………… - 1 -
二、招生对象 …………………………………………………………… - 1 -
三、学 制 …………………………………………………………………- 1 -
四、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 1 –
(一)、培养目标 ……………………………………………………………1 –
(二)、人才规格……………………………………………………………- 1 –
五、职业岗位分析与职业资格证书…………………………………………-3–
(一)、职业岗位面向 ……………………………………………………- 3–
(二)、职业资格证书 ………………………………………………………-3–
(三)、继续学习专业 ………………………………………………………-3–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4–
(一)、课程设置………………………………………………………………–3–
(二)、课程体系结构 ………………………………………………………–4–
(三)、公共必修课程 ………………………………………………………–4–
(四)、专业基础平台课 ……………………………………………………–7–
(五)、专门化方向课程 ……………………………………………………–9–
七、 人才培养模式……………………………………………………………–10–
八、 教学安排与教学进程表………………………………………………–11–九、教学管理与人才评价机制………………………………………………–12–
(一)、教学方法………………………………………………………………–12–
(二)、考核评价………………………………………………………………–14–
十、实施保障 …………………………………………………………………–14–
(一)、师资队伍建设…………………………………………………………–14–
(二)、实训(实验)室配置…………………………………………………–14–
(三、)毕业说明………………………………………………………………–17–
一、专业名称
烹饪(中式烹调)专业
二、招生对象
初中或同等学历毕业生
三、学 制
三 年
四、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能适应酒店业、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等一线岗位的需要,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
1、基本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具有高度责任心、积极的进取心和坚强意志。
②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能力
创业能力。
④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⑤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一般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自控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⑥具有一定的自制、自省和抗挫能力。
⑦具有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用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2、专业知识与技能
(1)专业知识
①、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知识。
②、中式烹饪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
③、餐饮企业厨房的组织管理、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
④、厨房设施、设备、工具的使用、保养方法及安全常识。
⑤、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法律、法规知识。
⑥、常用烹调原料的相关知识;膳食营养知识;菜点成本核算的知识。
(2)专业技能
①、掌握烹饪调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②、能够对烹调原料进行鉴别、加工处理和妥善保管。
③、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与要求。
④、能够安全熟练地使用设备和工具,并保证日常的清洁卫生。
⑤、能够正确运用烹饪技法制作热菜、冷菜,食品雕刻,保证其卫生安全及营养价值。
⑥、能够合理搭配色彩、制作常用饰品美化菜肴。
⑦、具有较强的法规意识、安全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 1、职业(岗位)面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星级酒店、餐厅、酒楼等餐饮行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从事菜肴制作、面点制作、营养咨询与管理工作。
具体岗位包括:烹饪技能操作、营养配餐、饮食保健咨询、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制作生产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各企事业单位餐饮部门、餐饮企业管理人员。
2.职业资格
⑴中级烹调师(必考)
⑵中级面点师(必考)
⑶中级营养配餐员(选考)
⑷普通话证书(必考)
⑸计算机等级证书(必考)
3、继续学习专业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
本科: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烹饪(中式烹调)专业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专门化方向 | 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要求 | 继续学习专业 | |
中餐烹调 | 中式烹调师 中式面点师
| 中式烹调师(四级) 中式面点师(四级)
|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
| 本科: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 |
中餐面点 | ||||
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有条件的可兼得,还可获得厨政管理师、调味品品评师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公共必修课程、专业技能课程、 选项课程。
公共必修课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学、体育等,具体要求安装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公共必修课程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30%。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各专门化方向课程课时数应大体相当,教学中学生至少要选择一个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数的50%,实习实训环节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施行。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自行设置,课时数不超过总课时数的20%。
(二)课程体系结构
1、烹饪(中式烹调)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烹饪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建设任务和目标
(1)课程建设分为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合格课程三个层次,我们的建设任务是确保“合格”,突出 “重点”,争创“精品”。
(2)所有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具体负责课程的申报、建设和评选等活动。
(3)根据实际,按照“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重点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
(三)、公共必修课程
1、语文
教学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2、数学
教学要求: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学习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上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英语
教学要求: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妹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体育
教学要求: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及终身锻炼、继续学习、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主要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及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上机操作,并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核,取得考试证书。
6、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通过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涯的发展。
7、心理健康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8、 书法
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其了解中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产生背景,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书法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面对现实,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
9、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10、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自觉性。
11、哲学与人生
教学要求:《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普通话
教学要求:普通话课程是的一门选修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达到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制定的《职业中学普通话教学基本要求》,正确读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和400个基本音节,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的读音;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有准备的发言时,语句通顺流畅,词汇、语法很少有误,语音失分率在20%以下;自由交谈时,普通话比较流畅。学生能了解本地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难点,基本上能够辨别方音、纠正误读。学生在教学、集体活动和专业实践中,全部使用普通话;在校内各种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13、化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1、专业平台课
⑴烹饪原料知识(采购、保管)
“烹饪原料知识”是中餐烹饪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常用的360余种烹饪原料,对其名称、外形、产地、产季、种类、品种特点、烹调应用、营养、品质鉴别等方面的知识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本课程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组合框架结构即基本模块、实践模块、选学模块三部分。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基础模块中包括烹饪原料基础知识、谷物类原料、蔬菜类原料、畜他、禽类原料、水产品类原料、干货制品类原料、菌藻类原料、果品类原料、调味品类原料的品质鉴别与保管,畜禽、水产品类原料的结构识别;选学模块包括地方名特原料和复合调味品原料等。
⑵烹饪营养与卫生
“烹饪营养与卫生”是中餐烹饪专业教学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作用,并获得对食品原料的卫生处理以及如何保证人体健康等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在“加强能力”方面本课程更重视实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能胜任实际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模块有绪论、营养学概述、食品卫生、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实验实践模块包括实验与实习指导;并有选学与机动模块的内容。
⑶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初加工、制馅)
“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是中式烹调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刀功、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干货原料的涨发、分档取料、配菜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原料加工技术的认识,为掌握操作基本技能提供理论指导和规范操作要求。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技术,干货原料的涨发,原料的出肉、分档、整料去骨,配菜,原料的成型技法。
⑷中式烹调技艺
“中式烹调技艺”是中餐烹饪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式菜肴的加工、调味、制作以及宴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有知识介绍,又有方法指导,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火候知识、调味、制馅等。
⑸中式面点技艺
“中式面点技艺”是中餐烹饪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发酵、水调、油酥、米粉面团的性质、调制方法及制坯、制馅、成型、熟制知识;重点掌握我国面点的风味流派和特征。
⑹成本核算
本课程通过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餐饮经营和厨房管理的方法、程序,熟练掌握餐饮生产质量管理和餐饮产品成本核算,熟知适应市场经济的餐饮运作、销售方式。
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现代餐饮经营管理和厨房管理的基础知识,餐饮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厨房安全与卫生管理;餐饮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以及餐饮销售和服务方面的知识。
(五)、专业方向课
(1)烹饪基本功训练
“烹饪基本功训练”是中餐烹饪专业中餐烹调方向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课。进行初步加工、刀工、勺工基本功实践训练。
(2)面点基本功训练
“面点基本功训练”是中餐烹饪专业中式面点制作方向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课。进行中式面点制坯、制馅、成型、熟制等基本功实践训练。
(3)烹饪工艺制作
“中式菜肴制作”是中餐烹饪专业中式烹调方向主干课、专业实践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式菜肴的制作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式菜肴制作基本功训练、中式菜肴的操作技能、宴席设计及制作、各地风味流派等。
(4)中点制作
“ 中点制作”是中餐烹饪专业中式面点制作方向主干课、专业实践课程。通过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发酵、水调、油酥、米粉面团的性质、调制方法及制坯、制馅、成型、熟制等制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面团和馅心的制法;熟练掌握制坯、成型、烹制的技法;重点掌握地方风味面点品种和中档宴会面点的制作技艺。
(5)食艺制作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花色冷拼、船点与食品雕刻的制作技法、拼摆手法和雕刻技巧;重点掌握花色拼盘和常用果蔬雕刻,果盘、围边点缀的制作技艺。
3、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学生在餐饮生产现场进行的综合技能实习,是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深化,集中在第六学期进行。
综合实习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顶岗实习要在有经验的师傅和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学校要加强对实习的指导、管理与考核,应与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制定实习计划,参与企业餐饮经营、产品制作、厨房管理等过程,了解企业业务环节,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期结束,必须有考评记录和实习鉴定。毕业设计是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主要指完成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和毕业考试时的宴席菜单的设计和制作。
4、限选课与任选课课程
学生们通过选修课,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拓展视野、增加知识。
七、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1、为了使就业班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提升在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需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紧密对接岗位职能,深度提高就业档次,全面贯彻能力本位、优生优分的原则,针对烹饪(中式烹调)专业的专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技能考核办法。
2、通过对学生进行模块化考核,从中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并最终参加国家举行的烹饪(中式烹调)方面的各类大赛。要想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更新办学理念,技能大赛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思想。只有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的复合人才,并在技能大赛中争创佳绩。
八、教学安排及教学进程表
课 程 分 类 | 序 号 | 课程 | 学时数 |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进程安排 | ||||||||||||||||||||
小计 | 理论 | 实训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公 |
必
| 1 | 语文 | 192 | 192 | 4 | 4 | 2 | 2 | |||||||||||||||
2 | 数学 | 192 | 192 | 4 | 4 | 2 | 2 | |||||||||||||||||
3 | 英语 | 160 | 160 | 3 | 3 | 2 | 2 | |||||||||||||||||
4 | 体育 | 128 | 128 | 2 | 2 | 2 | 2 | |||||||||||||||||
5 | 计算机基础 | 96 | 32 | 64 | 3 | 3 | ||||||||||||||||||
6 | 职业生涯规划 | 32 | 32 | 1 | 1 | |||||||||||||||||||
7 | 心理健康 | 32 | 32 | 1 | 1 | |||||||||||||||||||
8 | 书法 | 32 | 32 | 1 | 1 | |||||||||||||||||||
9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16 | 16 | 1 | ||||||||||||||||||||
10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16 | 16 | 1 | ||||||||||||||||||||
11 | 哲学与人生 | 16 | 16 | 1 | ||||||||||||||||||||
12 | 烹饪化学 | 64 | 48 | 16 | 2 | 2 | ||||||||||||||||||
专 | 专 平台 | 1 | 烹饪原料知识 | 96 | 80 | 16 | 3 | 3 | ||||||||||||||||
2 | 烹饪营养与卫生 | 96 | 80 | 16 | 3 | 3 | ||||||||||||||||||
3 | 中式烹调技艺 | 96 | 80 | 16 | 3 | 3 | ||||||||||||||||||
4 | 烹饪原料加工 | 96 | 80 | 16 | 3 | 3 | ||||||||||||||||||
5 | 西式烹调技艺 | 96 | 80 | 16 | 3 | 3 | ||||||||||||||||||
6 | 成本核算 | 96 | 80 | 16 | 3 | 3 | ||||||||||||||||||
专 | 1 | 烹饪基本功训练 | 128 | 96 | 32 | 4 | 4 | |||||||||||||||||
2 | 面点基本功训练 | 128 | 96 | 32 | 4 | 4 | ||||||||||||||||||
3 | 烹饪工艺制作 | 128 | 96 | 32 | 4 | 4 | ||||||||||||||||||
4 | 中点制作 | 128 | 96 | 32 | 4 | 4 | ||||||||||||||||||
5 | 食艺制作 | 128 | 96 | 32 | 4 | 4 | ||||||||||||||||||
选 修 课
| 1 | 风味小吃 | 64 | 64 | 2 | 2 | ||||||||||||||||||
2 | 宴席制作 | 64 | 64 | 2 | 2 | |||||||||||||||||||
3 | 美食诗文 | 16 | 16 | 1 | ||||||||||||||||||||
4 | 厨房管理 | 16 | 16 | 1 | ||||||||||||||||||||
5 | 面点装饰 | 16 | 16 | 1 |
九、 教学管理与人才评价机制
(一)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领导小组,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谨求实、积极进取,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深入开展专业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示范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示范专业的正常运行。
1.努力提高烹饪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大部分学校教师缺少到企业或一线市场实习实践的机会,并不熟悉和了解企业对工作过程、工作方式、工作惯用的操作方法。这样培养出的学生难以真正适应企业需求,再者加之教师个人的能力和人际关系是有限的,这样学校有必要将专业课教师送入企业实习。要着实提高烹饪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
为了解决中职学校专业师资不足、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不够强的问题,我们应该下大力度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
(2)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的烹饪(中式烹调)水平考试,通过样的途径,使烹饪专业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教师要关注市场动态。
让教师投身到社会实践,通过网络、实地调查、市场调研、顶岗实习等方式,了解市场对烹饪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适应就业需要,以便调整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
2.让教学活动适应教学需要
职业教育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要把学生就业需要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1)灵活开设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中职烹饪(中式烹调)专业课程开设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所学要达到劳动岗位的要求,这样在开设课程时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关系、强化技能训练。在中职烹饪(中式烹调)专业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以提高学生市场竞争能力。专业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手段。此外,还应积极利用企业的实训条件,通过定单式培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把实训与生产相结合等方式,加强专业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求职能力,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在市场化就业机制的影响下,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等于就能顺利就业,还必须得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对于就业班学生,一年级要重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与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关系,热爱专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学刻苦地参加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二年级要重点找准差距,即所学得的德、智、体、美、技同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严、从难要求,培养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突出择业谋职创业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利用招聘信息的方法,做好面试准备,赢得理解、信任、被录用的策略。另外要鼓励学生具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勇气和精神。
4.与用工单位加强沟通,畅通就业渠道
企业是中职生得以生存,顺利成才的土壤,是展现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天地。因此,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是走出去选准目标,到与专业相近的单位考察了解,亲密接触,掌握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如岗位条件、工资及保险待遇等重要信息。然后,择优选择,加强联系,经常沟通,夯实感情基础,情谊相融;二是请进来,即邀请用工单位到校为学生讲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三是安排学生在假期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到企业顶岗操作,创造机会,尽可能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接触,增进了解,加深感情。这样,使学生为用而学,训练岗位技能,增强适应能力,也体验当员工的艰辛,使企业熟悉学生,发现可用之人,锁定选择目标。共同的目标,相同的思路,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牢固的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烹饪(中式烹调)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想能够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就必须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使专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专业必须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焕发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二)人才评价机制
全面客观的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价,就必须吸纳来自不同渠道的考核意见,既要注重校内评价又要注重包括企业、认证机构、竞赛机构等校外单位的评价。学生多渠道评价表如表所示。
学生多渠道评价表
评价渠道 | 评价形式 | 评价要素 |
企业评价 | 企业对实习过程的阶段性评语及终结性评语 | 职业态度的形成; 技术能力提高; 工作水平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发展。 |
学校教学部门评价 | 学校指导教师及教研室的评语 | |
班主任评价 | 班主任评语 | |
认证机构评价 | 获得的技能证书 | |
竞赛机构评价 | 竞赛获奖证书 | |
用人单位评价 | 毕业后一年内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就业单位的评语 |
十、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备一定数量、质量的高级、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既精通专业理论,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实习锻炼,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十、实训(实验)条件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40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基地的配置如下:
实训室 名称 | 主要功能 | 场地面积/m2 | 装 备 条 件 | |||
序号 | 名称 | 规 格 | 基本配置数 | |||
中式 烹饪 实 训 室
| 多媒体教学、理实一体化,适应中高档中餐宴席制作的多功能实训室 | 125 | 1 | 不锈钢操作台 | 180×90×90 | 10 |
2 | 调料车 | 400*710*800 | 4 | |||
3 | 节能型双炒单尾炒灶 | 500*900*800 | 8 | |||
4 | 高速搅拌器 | B10-G | 1 | |||
5 | 蒸气灶 | 不锈钢二眼 | 1 | |||
6 | 三孔水槽 | 160×90×90 | 2 | |||
西式 烹饪 实 训 室
| 多媒体教学、理实一体化,适应中高档西餐宴席制作的多功能实训室 | 125 | 1 | 不锈钢操作台 | 180×90×90 | 10 |
2 | 节能型双炒单尾炒灶 | 500*900*800 | 8 | |||
3 | 调料车 | 400*710*800 | 4 | |||
4 | 蒸气灶 | 不锈钢二眼 | 1 | |||
5 | 燃气无烟烧烤炉 | EB-220 | 1 | |||
6 | 台式双缸炸炉 | 610*610*345 | 1 | |||
西式 面点 实 训 室
| 理实一体化,适应中西面点教学和基本刀工训练实训室 | 125 | 1 | 工作拼柜 | 400*900*800 | 6 |
2 | 节能型双炒单尾炒灶 | 500*900*800 | 8 | |||
3 | 双层烤箱连下醒发箱 | 1305*1165*1520 | 1 | |||
4 | 电热三门蒸箱 | 910*790*1865 | 1 | |||
5 | 冰箱 | 1370*810*2120 | 1 | |||
6 | 台式电大山石烧烤炉 | EB-689 | 1 | |||
7 | 台式电热平扒炉 | EB-686 | 1 | |||
中式 面点 实 训 室
| 理实一体化,适应中式面点教学和基本刀工训练实训室 | 125 | 1 | 工作拼柜 | 400*900*800 | 6 |
2 | 电热三门蒸箱 | 910*790*1865 | 1 | |||
3 | 双层烤箱连下醒发箱 | 1305*1165*1520 | 1 | |||
4 | 和面机 | SS30.750*430*1000 | 1 | |||
5 | 台式双缸炸炉 | 610*610*345 | 1 | |||
6 | 台式切菜机 | QS620 | 1 | |||
7 | 绞肉机 | MM-22 | 1 | |||
烹饪 多媒体 演 示 室
| 多媒体教学、理实一体化,适应中高档中餐宴席制作的多功能实训室 | 190 | 1 | 工作拼柜 | 700×750×800 | 2 |
2 | 万能蒸烤箱 | SCC61.847*771*757 | 1 | |||
3 | 双层烤箱连下醒发箱 | 1305*1165*1520 | 1 | |||
4 | 燃气单头单尾炒灶 | 900*900*800 | 1 | |||
5 | 燃气四头炉连扒炉 | 1200*900*800 | 1 | |||
6 | 电热三门蒸箱 | 910*790*1865 | 1 | |||
7 | 多媒体系统 | 5话筒3线2紧急输入 | 1 |
(三)、实施建议
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既重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既重视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也重视智慧、创造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能力为本位要求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着力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制定开发校本课程(项目课程)计划。根据三年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创设项目课程实施情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议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边学边练,严格把握理论教学的够用原则,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增强专业意识和劳动观念,培养对实际工作进行操作的能力。
本方案需要在实践教学实施中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的进行修改与完善。
(三)毕业说明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本专业学生除要求取得中专毕业证书之外, 还要求取得与本专业课程有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2、毕业生考核方法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完成本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学习并达到合格,毕业前并能达到岗位上岗的基本要求,独立进行专业技能操作。毕业生考核要求,一 是在顶岗实习前,检测其在校综合学习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二是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配合企业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水平。具体操作可设置为:
(1)在学生赴企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业实习处、专业部统筹计划安排)顶岗实习前,由各专业方向教研组制作多学科毕业会考试卷和多个专业技能检测项目,对学生进行书面综合考试和操作技能综合测试,成绩记录在案。
(2)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参加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水平考试,或参加行业的专业技能等级考试。
(3)在三年学习期满,专业部协同教务处、就业实训处,根据学生在校各学期考试成绩、专业技能检测成绩、毕业考试综合成绩和技能综合检测成绩,以及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情况,企业表现素质情况等,确定学生是否符合毕业条件,合格者,由学校发给中专毕业证书(学历证书)。
在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中专毕业证双证条件下,学校认同该学生正式从学校毕业。